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是雪兰莪州和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各华裔社团的“总汇”。在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成立之前,它也是全国各州中华大会堂,中华总商会的联络中心。

Selangor-Chinese-Assembly-Hall

雪华堂是属于全体华人的,更是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全体华人在重要问题上谋求利益的一个华团领导机构。本堂只接受团体会员,而会员则分为地缘性(如雪兰莪福建会馆,雪隆惠州会馆), 业缘性(如隆雪中华工商总会),血缘性(如雪兰莪江夏堂),校友性(如马来西亚留台联总), 文教和青年组织(如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体育健身组织(如雪兰莪精武体育会), 义山组织(如八打灵华人义山),宗教组织(如雪兰莪德教会紫芳阁), 俱乐部组织(如八丁燕带益群俱乐部),以及福利或医院组织(如雪兰莪同善医院)。

本堂的会务重点如下:

 

  • 加强华团联系
  • 协调华团活动
  • 维护民族权益
  • 表达华裔心声
  • 发扬华族文化
  • 推动社会福利
  • 促进各族团结
  • 谋求国家繁荣
地址/Address :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The KL & Selangor Chinese Assembly Hall
No. 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电话/Telephone:
603-22746645
传真/Fax:
603-22724089

妇女组简介

名称: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妇女组

成立日期: 1986年8月

目标及宗旨:

  1. 促进华团妇女组织间的团结合作及各族妇女的友爱互助。
  2. 加强妇女之政治及社会意识,并提高其政治、社会及经济地位。
  3. 协助增进妇女之知识与技能,以提升妇女的素质。
  4. 维护妇女应有的法定权益以落实两性平权的理念。

组员:

  1. 凡是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之团体会员属下妇女组都是当然团体组员。
  2. 个人组员300多。

理事会:
由团体组员当中选出18名代表及个人组员代表9名组成理事会。

组织:

主席
一名
署理主席
一名
副主席
第一名、第二名
秘书
一名
副秘书
一名
财政
一名
副财政
一名
文教组主任
一名
文教组副主任
一名
社会组主任
一名
社会组副主任
一名
法律组主任
一名
法律组副主任
一名
经济组主任
一名
经济组副主任
一名
资料组主任
一名
资料组副主任
一名
福利组主任
一名
福利组副主任
一名
康乐组主任
一名
康乐组副主任
一名
联络组主任
一名
联络组副主任
一名
理事
若干名

本组的组务重点:

加强华团妇女组之间联席。
带动华团妇女组走向更高之活动层次。
加强各族妇女的友爱互助,促进各民族团结。
加强妇女之政治及社会意识。
提高妇女在政经文教及社会之地位。
协助增进妇女之知识与技能以提升妇女的素质。
推动思想教育,开拓妇女之思维,以带动妇女走出传统框框。
推动社会福利,尤其是妇女,老人以及儿童方面之福利。
捍卫妇女应有的法定权益以落实两性平权的理念。
维护女生尊严、反映妇女心声。
推动反家庭暴力、反性暴力、反爱滋以及反毒品运动等。
提供辅导及法律咨询服务。
发扬华族文化。
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事事关心。

隆 雪 华 青 简 介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青年团,简称“隆雪华青”,正式成立於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九日。

宗旨

隆雪华青的宗旨是:</ br>
(一) 维护及宣扬民主、人权;</ br>
(二) 促进华团青年组织间的团结合作及各族青年的友爱互助;</ br>
(三) 锻练青年体能,培养青年德行;</ br>
(四) 培养青年服务社会,效忠国家的观念,及提高青年的政治认识。</ br>

隆雪华青创立期间,正逢国内政、经、文、教发展起伏不定,华社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时局挑战之刻,也正是华社民众普遍上对现实深感不满而积极寻求突破的年代。雪华青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似乎也是明显,理所当然的。

育我华青、民主为训

在组织定位与活动内容上,隆雪华青经过多次的探讨与多年的实践,最终决定根据1985年《华团宣言》的精神,选择以推展民主与人权的观念作为组织的活动重心,并提出“育我华青、民主为训”的团训。“育我华青”是突出人才的培育;“民主为训”是思想建设、理论依据。

为了更主动、更直接地推广雪华青的理念,本团在1988年汇聚了各领域学有专长的团员,成立讲师团。目前讲师团的成员共有30位,他们专长的领域包括民主人权、青年训育、会议规范、创意思考、组织与管理、青少年辅导、活动策划以及团康等。自成立以来,讲师团的成员不时应邀到全国各地主讲各有关课题。

组织结构

隆雪华青的团员分成团体团员及个人团员。理事会是由25人组成,由团员在大会上选出团长一人及理事20人(团体团员及个人团员各占10人),以及由团长推荐,理事会通过委任不超过4名理事,然后再复选组成。

隆雪华青设有讲师组、论坛组、出版组及活动组共4个小组,积极推展专题讲座会、座谈会、生活营、训育课程、训练营、体育、康乐及郊游等活动。

文字与观念传播

隆雪华青自1987年开始不定期出版团讯,除了传达讯息之外,也提供团员发表作品的园地。此外,雪华青也出版青年论坛丛书,至今先后面世的有《我们并不寂寞》(1989)、《透视大马人权》(1991)、《青年手卷创刊号》(1993)、《青年手卷2--转变中的马来西亚》(1994)、《民主的追求》(1997);与其他青年团体联合出版有《民主人权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1989)、《让青年为社会把脉》(1989);与雪州民权委员会联合出版的则有《认识民主民权》(1987)、《维护人权》(1989)、《人权呼声》(1990)等。

为了推广民主人权的思想教育工作,隆雪华青与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从1987年开始,于每年的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期间,联合举办有关人权性质的活动,后来扩大为“人权月”系列活动,通过讲座、展览会、系列文章、专书出版、晚会等方式来激发社会大众对民主人权问题的关注,进而积极投入捍卫民主人权的行列。

对外联系、相互配合

隆雪华青也与全国各州华堂青年团、乡青团、其他青年组织及民间公益团体保持密切的联系、相互勉励、互相配合,以便带动更多华社团体,关心时事,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

隆雪华青一直服膺于民主人权的理念,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唯有根据民主人权的精神以及多元种族的思想,各族人民才能和平共处,一致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同心协力建设及发展马来西亚,并让全民公平合理地分享国家的资源与财富。

隆雪华青在一群充满朝气活力和具有理想、社会责任的团员相互砥励之下,义无反顾地承担捍卫人权及培育人才的重任。

简介

 

工作目标

    • (一)关怀与研究影响华社的社会经济动向与政策。

 

    • (二)提升会员及公众对社经问题的认识水平。

 

    • (三)探讨华社经济生产力与竞争优势。

 

 

2006 – 2009年度委员会名表
职位
姓名
顾问 陈友信 Tan Yew Sing
主席 戴炳煌 Thay Peng Hong
副主席 杨有为 Yong Yew Wei
副主席 阮罗荣 Yuan Loh Yong
委员 詹尊平 Chiam Toon Pheng
委员 杨安泰 Yeo An Thai
委员 王宗麟 Ong Chong Lim
委员 谢书鑫 Chia Che Hieng
委员 侯渊富 Hau Wan Hock
委员 陈承杰 Tan Seng Keat
委员 李敬添 Lee King Thim
委员 吴仲顺 Ng Chong Soon

简介

 

指导原则:

    • 文化立族,教育兴邦

工作纲要:

    • (一)发扬华族的优秀文化
    • (二)维护华文教育
    • (三)促进文化交流

落实目标的工作方法:

分两组进行工作:文化组及教育组。

  1. 发扬华族的优秀文化
    推动华社的社会教育及文化工作,发扬中华文化内涵及价值观;配合雪隆地区之会员组织,加强地方文教活动及基础建设。
  2. 维护华文教育
    配合董教总关注国内教育政策发展,捍卫及支持母语教育;对学校教育提供意见。
  3. 促进文化交流
    1. 通过出版、对话交流和研讨的方式加强与友族的交流,以理解其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为彼此谅解的基础。
    2. 通过州内组织团体的内部交流及讨论,提高各组织的文教工作内涵和合作性。
  4. 每月一会、每季一会、价值筛选工程、建立人力库、找试点。

工作计划:

  1. 筹措文教基金
    通过举办大型艺术表演活动,筹措文教基金,作为推展文教工作所需的经费。
  2. 建立人力库
    邀请学者成为人力库的成员,到各县区进行观念传播,推动华社文教工作。

 

2006 – 2009年度委员会名表

职位
姓名
会务顾问
翁清玉 Ong Seng Khek
主席
李书祯 Lee Sok Jing
副主席
朱绍瑛 Shirley Chu Siow Eng
委员
谢锦有 Chia Kin Hoo
委员
陈松青 Tan Choong Cheng
委员
曾剑青 Chen Khan Chien
委员
王兴文 Wong Hing Boon
委员
陈开蓉 Tan Kai Jong
委员
吴友凭 Goh You Ping
委员
谢书鑫 Chia Che Hieng
委员
陈雪风 Tan Sei Kheng
委员
林玉蓉 Lim Jee Yong
委员
潘庆松 Phua Kin Siang
委员
岑大伟 Ngim Tai Woei
委员
黄美云 Wong May Ing
委员
王爱惠 Ong Ai Hui
隆雪华堂联络委员会简介

联络委员会是本堂属下的一个常设委员会,旨在加强本堂与华社基层组织的联系;协助会员推展活动;联络或拜访各县区华团,探讨共同关心的课题。

加强与各县区华团的联系工作从两方面进行:

  1. 各县区委员会本身每年要厘订活动纲要
    1. 各自按照该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一些地方性的活动如在教育、文化、慈善福利的工作。
    2. 和大会堂配合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并作出建议,共同向政府要求申请改善一般性的民生问题:例如加强华校的建立和设备,改善各地的设施,华人土地缺乏问题及其他地方性的福利卫生问题。
    3. 派出代表出席大会堂的例常董事会议,提出工作计划和汇报工作进展。
    4. 在执行工作上,协助策划及推动县区活动。
  2. 大会堂方面
    联络委员会必须按期至各县区进行拜访和对话,除加强联系外,配合各县区工作,推动大会堂各种会务,实现大会堂的宗旨和目标。

 

2006 – 2009年度委员会名表

职位
姓名
会务顾问
包久星太平局绅 Pau Chew Sing JP
会务顾问
陈正志 Tan Chin Chee
主席
欧阳月娇 Aw Yong Yit Kiew
副主席
朱绍瑛 Shirley Chu Siow Eng
副主席
纪祥国 Kee Siang Kok
委员
吴治平 Ng Chee Ping
委员
罗才生 Loo Sang
委员
张添福 Chong Thian Fook
委员
李雄之 Lee Yong Chee
委员
李福旺 Lee Foo Wong
委员
拿督刘景国 Dato’ Low Keng Kok
委员
林纪文 Lim Kee Boon
委员
林英河 Lim Ying Hoe
委员
李玉书 Lee Yuh Shoo
委员
吴世才 Woo Ser Chai
委员
谢晋豪 Tia Chin How
委员
祝鸿源 Chok San
委员
黎德坤 Lai Tak Kuan
委员
拿督郑庆合 Dato’ Cheng Hup
委员
杨柏志 Yeoh Bah Chee
委员
袁韵采 Yen Yuen Choy
委员
叶联华 Yap Liang Hoi
委员
谢茂存 Chia Mong Chun
简介

在历届董事会的领导下,福利委员会坚持工作原则及方针,推展社会福利活动,以惠益人民,造福社稷。

工作纲要

  1. 促进社会福利事业
  2. 提升华团福利工作水平

马来西亚纪念日据时期殉难同胞工委会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物质文明,带来了繁荣的景象,但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发展的失衡,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和道德沦落的现象,令人忧心忡忡。福利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把过去的传统救济性的福利工作方式改为积极主动的关怀,鼓励和防范思想的弘扬。为此,设立了联络、活动、反滥用毒品及爱滋开导各小组,全面策划工作

战争是可怕的、残酷的,是人类生命财产的摧残;和平是可贵的、崇高的,是人类安定繁荣的基石。如何防止战争,保卫和平,仍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是我们的座右铭,日本入侵马来亚是我国的血泪史。为了慎远追思及颂扬爱国精神,雪华堂、雪隆海南会馆、雪隆广东会馆、大马福联青、大马华人文化协会及华社研究中心于1995年起联合组成雪隆区纪念日据时期殉难同胞委员会,并于每年的8月15日举办公祭仪式及系列活动,更在2001年扩大至23个联办团体而组成”马来西亚纪念日据时期殉难同胞工委会”。我们希望通过此系列活动来肯定先人抗日卫国的英勇历史,让后辈了解我们的先辈捍卫国家一向不落人后,并希望新一代青年对战争的残酷有进一步的认识,以及更珍惜和平的可贵

-->